當熟悉的街道忽然出現「斷頭樹」;又或者看到原本充滿綠意的山頭,因為建商開發,變成童山濯濯,只剩一片黃土。我們常因此感到無能為力,以為只能被動地交給護樹團體處理。
然而,我們能做得比我想像的多。本文將從行道樹、校園樹、歷史老樹三個面向說明護樹的重要性,並提供你 3 個愛樹小行動+5 大護樹實踐,讓每個人都能在日常中保護城市綠網。
為何我們要護樹?守護城市綠意帶來的 3 個啟發

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一棵棵樹木默默地為我們遮蔭、淨化空氣、減緩熱島效應,更為街景增添生命力。然而,我們是否曾停下腳步,了解樹木需要的照顧;護樹,除了最實質的這些功能,更能為人類的未來帶來重大啟發。
行道樹的無私:城市默默的守護者
行道樹每天為人們提供陰涼與新鮮空氣,吸附廢氣粉塵、降低氣溫,還能減緩噪音、穩定地表。然而,這些「綠色守護者」並不會自己訴說需求。若缺乏專業樹木公司的正確修剪與照護,它們可能因錯誤修剪而枯萎,甚至在颱風中倒塌,造成危險。
遭遇強風、豪雨或其他外力影響後,行道樹難免會有歪斜或倒伏情形。如遭逢上述情形,應優先評估扶正與後續養護的可行性,兼顧公共安全與綠蔭延續。透過正確的支撐、細心養護及持續監測,不僅能提升樹木存活率,也有助於維持城市綠網的完整性與功能。這些城市綠蔭不僅是風景,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綠色夥伴。
綠色魔法學校:從小學會與樹共生
讓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護樹的過程,帶領孩子們親身投入校園日常的修樹活動。這不僅是環保課程的一部分,更是生命教育的起點。讓學生親自走到樹蔭下,感受修剪後,陽光穿透樹梢灑落的溫暖光影,同時聽著護樹專家的講解,學生也能在日常打掃時,關心樹木的生長狀況,主動進行簡易的照護。
之前在南部讀書時,也曾參與童軍社的反哺活動,到台南喜樹國小與同學們一同打掃校園。其間看到校樹旁設置了一個落葉收集箱,上面貼有鍬形蟲、雞母蟲在土壤成長的生態知識。老師拿著鏟子帶著學生在落葉堆裡尋找昆蟲,這樣的寓教於樂,讓學生打掃的勞力付出,潛移默化地轉變成一種資源再利用、愛樹護林的永續觀念。
歷史文化資產:老樹見證城市故事
佇立著存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樹,見證城市與生態細細變遷,超乎金錢可衡量的價值。走進北投溫泉街的路上,大量繽紛的楓香樹與日式建築,為我們見證了日據時期蓬勃的溫泉產業。宜蘭茄苳樹下的歌仔戲表演,傳唱著居民的共同記憶與地方的變遷,而大樹旁的社區廣場,更是提供兒童玩耍和媽媽們話家常的場所。
隨著歲月,老樹的樹根越札越深,串聯起鎮上人們的情感連結。 台灣的老樹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連結歷史、人文的傳奇見證。這些珍貴的老樹,應被列為「文化資產」,推動綠色政策加以保存,透過護樹,我們才能保留住這些人與自然的深刻連結。
日常的 3 個小行動,讓你學會欣賞與愛惜樹木

樹木專家詹鳳春說:「欣賞綠意,就是感受四季變化。」,從新芽萌發到枝葉搖曳,每個季節都寫下生命的節奏。護樹,並不是從「拿剪刀」開始,而是從「看見一棵樹」開始。當我們願意多看一眼、多停一秒,就能在日常中培養對樹木的感受力。
在你真正參與護樹行動之前,試著從以下三個簡單的小行動開始,學會欣賞、理解,進而愛惜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綠色生命。之後的護樹行動,才能正確地做到「適地適木」的核心價值。
愛樹小行動 1|從觸摸一棵樹開始
我們不必是植物專家,也能成為愛樹者。先靠近它,伸出手,輕輕觸摸樹幹。
你會發現,每棵樹的樹皮都有不同的質地:有的光滑細緻,有的粗糙裂痕深刻;有的溫潤如石,有的覆滿青苔。那是時間的刻痕,也是生命的印記。透過「觸摸」記憶,比單純記住樹木名稱更容易留下印象。
就像與一位老朋友握手,你能感受到樹木的溫度與韌性。你會慢慢發現,它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靜靜呼吸、成長。這個簡單的動作,讓人與自然重新建立連結,提醒我們:「樹,是大地的生命脈動,而非靜止的背景。」
愛樹小行動 2|仔細觀察一棵樹
學會看見,才懂得守護。試著抬頭看看,這棵樹長得什麼樣子?它的樹冠是圓的、傘形的,還是直立尖塔型?樹葉的形狀、顏色、樹皮紋理、樹幹的質地、根系的分布,都藏著樹種的個性與生長故事。
觀察時,可以留意以下表格中的幾點,甚至是周圍土壤的微生物狀況來判斷樹木健康程度;還可以留意是否因為錯誤修剪方式受損,或環境變動(如道路拓寬、建築施工)導致生長受限。
| 樹木部位 | 觀察重點 | 可能的解讀 |
| 樹幹 | – 樹幹是否筆直或彎曲? – 是否有樹洞或傷痕? – 是否有包紮痕跡或樹皮脫落? | – 健康樹木的樹幹應該筆直且堅固。 – 樹洞或傷痕可能是病蟲害的跡象。 – 包紮痕跡可能表示過去曾受到修剪或外力影響。 |
| 樹葉 | – 樹葉顏色是否翠綠、健康? – 葉緣是否有被蟲咬的痕跡? – 是否有葉斑或黃化現象? | – 健康的樹葉應該是翠綠的,無斑點或黃化。 – 蟲咬、葉斑或黃化可能是營養不良或病蟲害的徵兆。 |
| 枝條 | – 枝條是否長得密集還是稀疏? – 是否有枯枝或死枝? – 是否有開花或結果的現象? | – 密集的枝條顯示樹木生長旺盛。 – 枯枝或死枝需要修剪,避免影響樹木健康。 – 開花結果代表樹木的生長成熟。 |
| 根系 | – 樹根是否健康、強壯? – 根部是否有腐爛或病變的跡象? – 根系是否能夠有效吸收水分與養分? | – 健康的樹根應該是白色或淡黃色,根系分佈廣泛。 – 腐爛或病變的根部可能影響整棵樹的營養吸收。 |
| 環境 | – 樹木周圍土壤是否濕潤且排水良好? – 陽光是否能充分照射到樹木? – 樹木是否遭遇建設或外部破壞? | – 樹木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統來防止根部窒息。 – 樹木需要適量陽光來維持光合作用。 – 建設或破壞可能限制樹木的生長空間。 |
| 樹皮 | – 樹皮的質地是光滑還是粗糙? – 是否有裂痕、脫落或病變的痕跡? | – 健康的樹皮應該沒有裂痕或脫落。 – 裂痕或脫落可能是自然老化或病蟲害的表現。 |
| 果實/花 | – 樹木是否結果或開花? – 是否有果實掉落或花瓣脫落的情況? | – 開花或結果顯示樹木正處於健康成長狀態。 – 掉果或花瓣可能是氣候變化或病害的徵兆。 |
愛樹小行動 3|為樹做一件小事
你不必是園藝師,也能成為一名「愛樹守護者」。每天經過樹下時,撿起一片垃圾、清除被纏繞的塑膠袋、幫忙檢查支架是否鬆動;或是在颱風前提醒社區提前修剪枯枝、加固支撐。這些微小的舉動,看似平凡,卻能真正保護樹木的健康與安全。
如果你是老師或家長,也可以帶孩子一起進行「樹木日記」活動:為一棵校園樹拍照、記錄它的變化,觀察四季的枝枒與葉色。孩子從記錄中學會關心,也在過程中培養耐心與同理心。
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與校園樹木資訊平台也提供了樹木小百科、護樹教育與修剪案例,推廣正確護樹觀念。你也可以追蹤本站「都市樹木觀察誌」,將持續地提供你最新及最實用的樹木知識,讓我們一起關心周遭的樹木健康。
5 大護樹行動,你可以更進一步!

「護樹」並不只是修剪與澆水,而是一整套從觀察、照護、管理到教育推廣的行動。你可以參考以下 5 個持續行動的護樹範例,守護我們城市裡的樹木。
護樹行動 1|定期修剪與維護
常見疏伐路樹時被過度修剪,甚至「大砍」,很容易讓它們健康受損,衰弱甚至死亡。修剪樹木要遵循「三不原則」:不截幹、不齊頭式截頂、不大量剪除結構枝。若施工需挖地,應先劃設「保護範圍」,避免重車輛壓過樹根區。
修剪不是砍樹,而是讓樹更健康。 正確的修剪能促進通風採光,減少病蟲害,並維持樹型美觀。建議每半年到一年,找樹木修剪公司在樹種適合的季節(多為秋末或早春)進行定期修剪與維護。
護樹行動 2|適量澆水與保持排水良好
交由專家現場示範根部排水維護。新植樹木的前 1–2 年是關鍵期,應定期澆水。周邊地面應保持滲水性,不要以水泥或柏油密封根部,避免長期積水導致根系窒息。
亦可在樹根處鋪上「護根層」(落葉、木屑、樹皮),幫助保濕與抑制雜草。護根覆蓋層厚度約 5–8 公分,勿貼幹,與樹幹保留 5–10 公分呼吸環,避免悶跟。
護樹行動 3|認養樹木或捐款給特定團體
校園內可以讓學生分組「認養一棵樹」,每月記錄觀察樹幹、樹皮、枝葉與根部是否有異狀;公民則可以透過認養或實際植樹等方式參與護樹行動,以支持環境保育和綠美化。或是捐款給特定團體, 如慈心基金會、台灣護樹團體聯盟等非營利組織捐款,支持其推動全國各地的種樹護林行動。
護樹行動 4|向政府提報申請珍貴樹木
依各區「樹木保護自治條例」的標準(實際門檻依各縣市自治條例而異,通常綜合胸徑(DBH)、樹齡與歷史文化/生態價值評估),可向樹木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或「區公所」提出申請,或撥打 1999 市民熱線諮詢。
填寫完「珍貴樹木列管提報調查紀錄表」後,相關單位會進行調查,當樹木需要具備地方特性、歷史性或學術研究價值時,經政府核定後會公告列管。
護樹行動 5|推廣護樹教育與公民參與
護樹不只是園藝工作,更是一種環境教育。鼓勵學生、居民共同記錄「我的樹朋友」,培養歸屬感。在社區辦理「護樹日」、「樹木故事分享會」,動員住戶們整理社區自然環境。在校園中,可結合藝術課或自然課,進行葉拓、樹影觀察、樹年輪創作。讓人與樹的關係,不只是被動欣賞,而是主動守護。
守護整座城市的綠蔭——護樹,就是護我們的未來!
護樹不僅是環保,更是一種文化與教育的延伸。它教會我們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也讓城市更健康、美麗。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抬頭觀察枝葉的搖曳, 就已經踏出愛樹的第一步。
從觀察、修剪、澆水,到與樹木全方位服務專家合作與推廣教育,或主動加入護樹組織與團體,讓我們一起成為這片土地的守護者。讓每棵樹,都能在陽光下安心生長,在城市裡,繼續寫下屬於自然與人的故事。
網友熱推的養護團隊「藝樹人工作室」,為城市綠意把關,現在就預約!

藝樹人工作室,具有活力且年輕的專業樹木團隊,擁有包括園藝、樹藝、景觀、工業繩索、攀爬技術等專業證照。透過我們的技術,發展多元的服務:工程修繕、休閒娛樂、專業課程。
藝樹人擁有專業的樹藝師與攀樹師,能夠為您的樹木做最精準的健康診斷,透過專業設備修剪病枝及枯死枝,不僅能精準切除,也能讓樹木傷口更小,確保病蟲害不會一再蔓延,有效地解決樹木害蟲問題。讓我們像守護病人一樣,守護每一棵樹的健康,讓城市綠意常在。
需要校園/社區護樹規劃、行道樹安全評估或颱風前後修護?
藝樹人以 ISA 安全觀念與城市樹木健康管理為核心,提供行道樹與校園樹安全評估、定期修剪與風險管理、颱風前後緊急處置、古樹/珍貴樹木提報與養護規劃。
立即洽詢藝樹人工作室:
服務電話:0976-329-750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 LINE:藝樹人工作室 LINE
護樹知識快問快答 Q&A
Q1. 台北有哪些護樹團體?
台北及全台關注護樹與環境的團體眾多,例如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方型的護樹志工團與多個社區護樹組織;像是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教育為目的的台灣樹木保護協會和監督政府樹木相關施政的台灣護樹聯盟、松菸護樹志工團等等。
而跨縣市的聯盟性團體與議題小組,各團體名稱與分工可能隨年度調整,建議以「護樹+縣市名」搜尋當年度資訊,或洽當地公園處/工務單位取得名單。
Q2. 如何認養校園樹木?
原則上由各校總務/主計或環安單位受理,企業與校友可透過專案捐助或指定護樹,資金專款專用於維護與健康管理。流程與窗口依學校不同,建議先電洽校方總機,轉詢總務/總務處保管單位。
以臺大校總區為例,可洽臺大財務處(02-3366-9799),以專案或指定護樹,企業或其他特殊需求來申請,所捐款項專款專用,用於照護校方維管樹木,照護由專職單位 /專業人員統籌規劃和執行。
Q3. 為何修剪樹木是一種護樹行動?
適當的修剪可以改善樹木的通風與日曬,讓樹木能夠順利進行光合作用,透過修剪調整重心,可減少颱風天塌樹的風險。但修剪樹木並不是修越多越好,根據美國 ANSI A300 標準,每次修剪的葉量不應超過樹冠總葉量的 25%,亦須避免齊頭削頂(topping)與鋸齒式平削,並依樹種與季節規劃,以確保樹木的健康。
參考資料:
- 教育部 112 年編撰|校園樹木植栽及養護手冊
-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機關學校植栽及樹木修剪作業要點總說明
- 公庫新聞|遠雄將移大巨蛋旁行道樹 護樹團體「打最後一戰」肉身阻擋
- 農傳媒|【路樹與它們的產地】護樹的人:健康綠意的城市,才能療癒人心
[2025 墾丁包棟民宿全攻略]私密舒適、親子友善與團體聚會首選
當茶莊遇上科技:3 步驟導入電商、5 種內容策略、4 個實用工具全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