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氣候變遷加劇,2025 年不少學者專家指出,氣候變遷導致蟲害大肆蔓延。讓外來種更加囂張跋扈,像是近年刺桐就遭到刺桐釉小蜂的嚴重危害,龍眼樹也因氣候變更溫暖潮濕,更易誘發炭疽病、招來果實蠅等等。
樹木蟲害不僅會影響樹木的外觀,更會削弱其生長活力,嚴重時甚至導致樹木枯死。最怕的就是若未及時處理,還可能擴散到周遭樹木,一下子就是整排樹木害了了。
因此,本篇文章將帶你及早識別常見的 5 種蟲害並提供避免樹木蟲害的 5 個預防措施,再教你透過 5 步驟,建立一套與樹木專家合作的系統化檢測程序,讓你能有效維護樹木健康,遠離害蟲!
常見的 5 種樹木蟲害與特徵解析
蟲害類型 | 主要特徵 | 對樹木的影響 | 發生時期 | 建議防治方式 |
---|---|---|---|---|
樟白介殼蟲 | 白色介殼狀著附於樹枝與樹葉表面 | 吸取樹液養分、阻礙光合作用 | 全年皆有, 9 月至隔年 5 月數量較高 | 剪除受害枝條、利用瓢蟲等天敵、適度噴灑礦物油或核可藥劑(可參考已登記或登錄安全植物保護資材清單或產品清單) |
黑翅土白蟻 | 單片翅呈淡褐色,四片翅交疊呈黑褐色 | 取食木質纖維導致樹幹內部中空,結構脆弱 | 好發於梅雨季,6 月數量最多 | 保持環境乾燥、破壞樹木表面的泥道,或使用有許可證號碼的廠家推出粒狀的藥劑(如含有芬普尼的殺蟲劑) |
刺桐釉小蜂 | 雌蜂體色棕黃,雄蜂白色,均具深棕斑塊 | 幼蟲取食嫩葉造成組織增生形成蟲癭 | 全年反覆感染,一世代僅約 24 天。 | 冬末初春修剪枯枝,集中清運或依地方環保單位規範銷毀,避免擴散;或由合格人員以依政府公告登記藥劑(如:益達胺)對樹木進行注射 |
松墨天牛 | 前胸有朱紅斑紋與刺狀突起,翅鞘具條紋 | 松科植物經啃咬而感染,針葉自基部逐漸變黃、褐化 | 每年 3–8 月為松墨天牛成蟲的活動季節 | 由專業人員於地面使用動力噴霧機來實施核可藥劑(如丁基加保扶、芬殺松)的噴灑 |
大紅姬椿象 | 橘紅色體表,翅膀黑色具透明斑 | 不會造成樹木死亡,主要是「蟲害密度過高」造成的恐慌 | 常發生在春夏,尤其在樹木結果期最為密集 | 可使用毒性較低的農業部核藥劑(如:氟尼胺稀釋液)來噴灑 |
類型 1|樟白介殼蟲(Aulacaspis yabunikkei Kuwana)

害蟲簡介:
別名:樟輪盾介殼蟲、樟白輪介殼蟲。是一種危害樟樹的害蟲。這種害蟲常寄生於樟樹等樹種的枝幹與葉片上,表面覆蓋白色蠟質物,吸取樹液造成枝條枯萎、樹勢衰弱;介殼蟲亦會分泌蜜露,可能引發煤病,進一步污染枝葉。嚴重時可能導致整株樹木死亡。
形態特徵:
雌成蟲介殼近圓形、直徑 1.5~2.0 mm,扁平或微隆起,不透明白色,若蟲蛻皮殼偏在一邊,其邊緣透明,灰黃色或淡黃色。雄成蟲介殼狹長、長約 1.0 mm、寬約 0.3 mm,白色狹長蠟質狀,兩側平行,背面具 3 條明顯的縱脊線。
危害情形:
樟白介殼蟲是目前危害台灣樟樹最嚴重的害蟲,在樟樹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會分布,在樹幹及葉部特別容易發現。此害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組織的汁液,造成葉面黃斑甚至枯萎,當族群密度高時,不僅影響植物行光合作用,容易造成植株弱勢,嚴重時枝幹佈滿如白粉狀的蟲體,整株會如火烤般枯萎。
發生時期:
此害蟲全年皆會發生,在梅雨季及颱風季時族群數量較低,梅雨季後則要特別注意。
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
- 修剪掉受害嚴重的枯枝,集中清運或依地方環保單位規範銷毀,以減少蟲源。對於較大棵的樹木,配合攀樹技術,進行「樟白介殼蟲藥劑噴灑防治」,克服藥劑難以噴灑之死角區域及葉背等處。透過專業團隊的治療協助,可讓樹木更快恢復健康與翠綠。
- 輕微受害時,可用強力水柱沖洗受害部位或以刷子將蟲體刷除。
- 藥劑防治:
- 在害蟲活躍期,噴灑如夏油等不會傷害植物葉片的礦物油的殺蟲劑(可參考已登記或登錄安全植物保護資材清單或產品清單),或由合格人員,依政府公告登記藥劑施用大滅松等藥劑進行防治。每 2 週 1 次,持續至蟲口密度降至容許量後,改為每月 1 次觀察狀況。
- 可將大滅松乳劑與夏油混合(樹勢衰弱時則勿混用)或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 在防治前,務必優先清除枯枝及嚴重受害的枝條,再進行藥劑防治。噴灑的時間及方向都必須小心謹慎才不致造成附近居民或路過人員的傷害。
類型 2|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害蟲簡介:
別名:台灣土白蟻、台灣白蟻,是台灣體型最大的有翅生殖型白蟻。可分為工蟻、兵蟻及生殖蟻三種階級,主要棲息於樹根土壤附近築巢,往上取食樹體。白蟻會蛀食木質部,常在樹倒後才被發現中空的蟻道。
形態特徵:
黑翅土白蟻的頭部、胸部與腹部背面皆呈白褐色,單片翅呈淡褐色,四片翅交疊呈黑褐色。兵蟻體長平均 4.77 mm,與家白蟻屬的兵蟻形態相近,頭呈黃色,水滴狀,但頭部額腺開口小,不易發現。
工蟻頭呈淡黃色,胸部與腹部則呈乳白色,體長平均 3.66 mm,頭寬平均 1.33 mm。生殖蟻則有著透明翅膀、體型較小,常常在梅雨季的第一場雨出現,如果看到家中出現,就要特別注意家具是否住的白蟻。
危害情形:
黑翅土白蟻通常會在樹的根部土壤附近作巢,往樹上部延伸取食,會在樹皮表面做蟻道,蟻道上覆蓋由土、木屑及其本身唾液的土黃色混合物保護,當林木的木質化越明顯且氣候特別乾旱時,白蟻危害也會加劇,尤其樹體常發現腐朽的老樹特別容易遭受白蟻危害。
黑翅土白蟻分布在全台 1,200 m 以下低海拔山區或平地,會危害的林木種類繁多,如樟樹、茄冬、正榕、柳樹等老樹都會被其危害。
發生時期:
黑翅土白蟻有翅生殖型分飛時期為 4~7月,6 月數量最多。被蛀食的林木一整年會一直被巢中的工蟻危害。
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
- 使用刷子或水柱沖洗,破壞白蟻在植物表面建造的泥道,干擾其取食與活動。
- 順著蟻道挖掘,找到主巢穴,殺死蟻后。或採煙燻方式於煙氣進入蟻穴後,封閉出口,悶殺白蟻。
- 化學防治:
類型 3|刺桐釉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害蟲簡介:
刺桐釉小蜂為外來入侵害蟲,2004 年入侵臺灣後迅速蔓延,造成全臺刺桐幾乎全數受害。受害刺桐因葉片產生蟲癭,樹勢逐年衰弱,2~3 年內可能整株死亡,目前約 80% 刺桐已受害死亡。
形態特徵:
刺桐釉小蜂成蟲雌蟲體長約 1.45~1.6 mm,棕黃色帶有深褐色斑紋及淡褐色觸角。雄蟲體長 1.0~1.15 mm,與雌性的褐色不同,顏色較淡。頭部和觸角灰白色。成蟲多在嫩芽、嫩葉活動與產卵。
危害情形:
刺桐釉小蜂嚴重危害刺桐屬植物。雌蟲會將卵產於嫩葉與枝條,幼蟲在組織內取食,造成葉片形成蟲癭(0.2~1.5 cm),導致出現落葉、枝條腫大、末端捲曲球化、落葉、生長遲緩等情形,且可能合併真菌、昆蟲的二次感染,最終整株死亡。
發生時期:
刺桐釉小蜂為兩性生殖,1 年可發生多個世代,全年可多代繁殖。雄雌蜂羽化離癭後,於寄主植物葉片、嫩枝等部位來回爬行。交尾後,雌蜂產卵於寄主新生枝葉或幼芽表皮組織內。幼蟲於植物內部組織發育,經蛹期羽化為成蟲,離癭後便能再次感染,在高溫(30℃)下 24 天即可完成一代。
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
- 冬末初春先進行枯萎枝梢修剪,修剪後之枝梢應運離現場,將已感染之落葉枝調集中並焚毀,避免成蟲羽化擴散。
- 在刺桐樹冠下枝條上懸掛黃色粘蟲紙,可以黏住刺桐釉小蜂成蟲,以降低成蟲數量,黏蟲紙需定期更換。
- 化學防治:
- 由合格人員以依政府公告登記藥劑(如:益達胺)注射,或進行土壤施藥及葉面噴灑,但需依植株大小調整劑量,並進行多次施藥。
- 藥劑注射完成後,以中性矽利康膠塗佈孔洞表面封口,以避免藥劑蒸散或外來物二次感染。
- 藥劑注射後,1 個月後檢查樹勢是否回復,並於第 2 個月檢查孔洞是否癒合。若第 2 個月後樹勢未能回復,則需再補注射藥劑。植株胸徑小於 20 cm者,施用 10 ml;胸徑每增加 10 cm,則增加 5 ml。
類型 4|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害蟲簡介:
又名松斑天牛、松褐天牛,是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傳播媒介。其取食及產卵行為常使健康松樹感染松材線蟲,導致快速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 1.8~2.7 公分。前胸有朱紅斑紋與刺狀突起,翅鞘具灰白與朱紅色條紋並散布黑色斑點,翅鞘基部具有瘤狀顆粒。雄蟲觸角約體長 2.5 倍,雌蟲約體長 1.5 倍。
危害情形:
松材線蟲經由松斑天牛啃咬而感染松科植物,松樹受感染後,針葉自基部逐漸變黃、褐化,最後整株萎凋死亡。外觀常見「赤褐色松針仍掛在枝條上」的特徵。早期難以辨識,常錯失防治時機。
被松材線蟲感染的松樹,一般潛伏期為 2~6 週,這段期間罹病松樹的外表和健康松樹並無兩樣。一般在病害流行的地區,發現針葉變黃的松樹,可在樹幹胸高位置打一孔洞,洞深及木質部,約經半小時後檢視松脂的流量,如果孔洞乾燥,未見流脂發生,則該松樹可能已遭松材線蟲的感染。
發生時期:
每年 3–8 月為成蟲活動季節,具趨光性,夜行性等特性,會啃食松樹的針葉及枝條。
防治方法:
- 在松墨天牛活動季節,可由專業人員於地面使用動力噴霧機來實施核可藥劑(如丁基加保扶、芬殺松)噴灑,降低天牛族群。
- 利用松斑天牛之天敵,如啄木鳥、白殭菌等,來降低或壓抑天牛之族群數
- 於松樹休眠期,將稀釋藥液如福賽絕乳劑、摩朗得液劑等政府核可殺線蟲劑,依樹徑大小注射灌入適合用量至樹幹孔洞,殺死入侵之松材線蟲。
類型 5|大紅姬椿象(Leptocoris abdominalis)

害蟲簡介:
俗稱紅椿象,常大量聚集於無患子科植物(如樂樹)。雖不直接危害樹木,也不會攻擊人,但成群出現易造成居民困擾。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 12~18 mm,鮮紅或橘紅色體表,翅膀黑色具透明斑。幼蟲顏色較淡,成群聚集於果實或枝葉上。
危害情形:
不會造成樹木死亡,主要吸食無患子科植物的汁液或種子。影響在於「蟲害密度過高」,形成生活困擾與恐慌。
發生時期:
全年可見,常在春夏族群數量快速增加,尤其在樹木結果期最為密集。
防治方法:
- 其實紅椿象與樂樹為共生關係,既不傷人亦不傷樹體,惟為使都會區居民免於恐慌,不建議大規模噴藥,避免環境污染。
- 可使用毒性較低的農業部核藥劑(如:氟尼胺稀釋液),針對 2 公尺以下樹幹與地面區域噴灑,每 2 週一次,持續 2–3 次即可明顯減少數量。
如何強化樹木免疫力?保護樹木的 5 種預防措施

方法 1|營造健康的生長環境
充足的陽光與空氣
樹木的健康取決於其生長環境。樹木需要透過吸收二氧化碳、水和日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為樹木提供生長和代謝所需的能量與養分。因此,充足的陽光與空氣是樹木的根本。
定時的修剪能讓樹冠密度降低,保留足夠的縫隙讓陽光與空氣進來供樹木來利用,也能讓底層的枝條不會因為樹頂枝葉過密而失去陽光。當樹木的身體機能好好被照顧,便能大大提升樹木的抗病蟲能力。
剛剛好的養分與水分
讓土壤保持適當的 pH 值,可以讓樹木根系發展更加健壯,從而提高其抵抗力。可以適時選用有機肥料來施肥,能有效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促進樹木健康成長。
適當的澆水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太乾燥會導致樹木枯萎,而太潮濕的環境則容易成為病蟲孳生的溫床,或是造成樹木整個根部泡爛。最好能根據樹木的種類和生長階段來調整澆水頻率,保持適當的濕度,讓樹木能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方法 2|採取生物防治法
對於樹木害蟲的侵擾,利用天敵控制樹木蟲害是個環保且有效的措施。適時引入一些害蟲天敵,如瓢蟲,來控制蚜蟲的數量,或是釋放寄生蜂來消滅過多的介殼蟲、荔枝椿象,或是利用某些植物的天然驅蟲效果來保護樹木,都是不錯的選擇。
或是反過來,栽種大波斯菊、馬利筋、茴香、羅勒、莳蘿等,來吸引瓢蟲等益蟲,這些益蟲能自然地控制病蟲害的數量,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長。此外,定期對樹木進行檢查與養護也是防範樹木蟲害的重要環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抵抗病蟲害的最佳策略。
方法 3|採取物理防治法
定期修剪病枝、使用防蟲網或膠帶阻隔害蟲進入,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若樹木蟲害已有出現的跡象,可以修剪受影響部位或採用捕蟲器的方式來防止蟲害擴散。徹底地清園、疏花、疏果,亦能減少蟲卵變為蟲害的風險。
比如,荔枝果園常常會有的害蟲—荔枝椿象,在每年的 4~5 月間是它們的產卵盛期,可以在此期間以人工摘除的方式,去除樹上卵塊。或是透過搖動或敲打樹枝及枝葉使其掉落,為防止掉落地面的蟲卵沒清乾淨,可於主幹基部塗一圈黏膠,這樣即使若蟲再爬回樹上,也會被黏膠黏住而死亡。
註:所有器具的使用,必須遵守植物保護機關公告的核准範圍與標示規範。
方法 4|採取化學防治法
在必要時使用適量、低毒性的農藥進行噴灑,可以預防樹木蟲害的發生。比如水溶性甲殼素的應用則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內放射菌的族群,並刺激植物本體分泌幾丁質分解酵素,進而降低土壤中的線蟲幼卵,讓樹木能免除或是降低線蟲的危害。
磷肥及鉀肥等肥料也可以增加樹木的抗病力。採用化學防治產品時,應注意不要過量,並優先考慮針對特定病蟲害的專用產品,嚴格遵循產品說明上的使用建議,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註:所有農藥與器具的使用,必須遵守植物保護機關公告的核准範圍與標示規範。
方法 5|定期檢查樹木及環境健康
樹木生長不良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如水分不足、過度濕潤、土壤貧瘠,或環境壓力等。不過,優先排查病蟲害仍是必要的步驟。聘請專業的樹藝師為您檢查您的樹木是否異常並提供合適的處理方案,避免樹木蟲害擴散與惡化。
樹木園藝公司有一套定期檢查的機制,及早發現樹木的健康問題,例如葉片變色、病枯枝或光合作用減弱的跡象。檢查後,根據狀況對症下藥,進行修剪或施藥,才能控制病蟲害的擴散。即使樹木健康,定期的修剪徒長枝、枯死枝及攀緣植物,不僅能避免養分的浪費,也能防止樹枝突然地折斷,產生更大傷口而導致病蟲害的侵入。
如何杜絕樹木蟲害?5 步驟建立系統化檢測流程

步驟 1|了解樹木蟲害的視覺常見徵兆
樹木蟲害疾病常見的徵兆為葉片變黃、有蟲孔,或是樹幹出現異常裂痕、樹皮剝落等等。一旦出現這樣的徵兆,應立即檢查病蟲害的來源,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防止情況惡化。
及時的清除病樹、修剪受損部分,才能避免病蟲害的蔓延,若病蟲害的範圍太大,甚至有感染至複數個樹木,這時就建議您找專業的樹木防護專家來做進一步判斷,否則很難從根本解決問題,畢竟對症下藥,才是一勞永逸的有效方法。
步驟 2|採用現代技術進行病蟲害檢測
除了視覺檢查,行業專家建議採用現代技術進行病害檢測,例如使用遙測技術和生物感測器,運用影像辨識技術、無人機巡檢或實驗室檢測土壤與枝條樣本,能夠更精確地識別潛在的樹木疾病,提升診斷精準度。
通過這些先進的方法,樹木管理者能遠距離觀察整個公園的監測各株樹木的狀況,透過影像辨識的比對,能針對差異較大的影像,過濾出重點來處理,及早發現問題,進而制定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步驟 3|建立數據紀錄與長期監測機制
單次檢測只能反映當下狀況,若要有效防範,必須建立系統性的數據紀錄。包含樹木種類、年齡、病蟲害發生時間、處理方法與後續結果,皆應完整保存。
透過長期監測,可以掌握病蟲害的發展趨勢,並且在同一區域內不同樹木間做交叉比對,提早預測可能的傳染或惡化情況。這樣的資料庫,對於未來制定防治策略與資源分配將更有幫助。
步驟 4|尋求專家判斷與擬定處理措施
樹木蟲害在初期建議修剪掉病枝後,輔以改善棲地生態條件,系統性藥劑澆灌等方法處理,然而,當病蟲害情況複雜或影響範圍大時,應尋找專業單位或樹藝師介入,制定合適的防治策略。
倘若狀況更嚴重時,如地下之主根及側根已有部分腐朽分解,尤其是無主根系之樹木,更易受強風,暴雨浸潤後倒塌,此時就應考慮伐除感病木,以避免公共安全事件發生。
步驟 5|增強社會大眾保護樹木的意識
增強社區對樹木保護的意識,推動環境保護與樹木管理的結合也是一個成功的長期策略。舉辦相關的教育活動或研討會,讓更多人了解樹木對環境的重要性及面對的挑戰,能夠促進社會大眾共同維護樹木及其周遭環境的意識,提升整體樹木健康的水平。
另外,人為的工程如人行道地磚的鋪設、運動場或停車場水泥的鋪設,均會導致土壤通氣性的下降。若再加上空氣污染或污水廢水滲透,將使樹木生長環境惡化,導致其生理機能受損。因此,從社區到城市的規劃與施工,都必須將「保護樹木」納入考量,才能真正做到永續管理。
定期找專家檢測與照護,杜絕樹木蟲害隱患!
樹木蟲害往往是樹木最難以根除的非健康因子,一旦發生很容易就形成「骨牌效應」,一棵一棵樹木遭受蟲害感染,因此,透過本篇文章的步驟,辨別出常見的樹木蟲害徵兆有助於在問題發生初期就能進行處理。
然而,有些蟲害是非常難以發現的,他們的保護色以及隱藏機制,造成我們發現時總是為時已晚,甚至會誤以為樹皮脫落只是老化現象。因此,定期的找樹木專家為樹木做檢查與照護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沒有病蟲害,單單為樹木修剪,都能讓它們獲得足夠的陽光、空氣與水分,增加抵抗力,杜絕樹木蟲害的隱患!
最多網友推薦的樹木照護專家:藝樹人工作室

藝樹人工作室,具有活力且年輕的專業樹木團隊,擁有包括園藝、樹藝、景觀、工業繩索、攀爬技術等專業證照。透過我們的技術,發展多元的服務:工程修繕、休閒娛樂、專業課程。
藝樹人擁有專業的樹藝師與攀樹師,能夠為您的樹木做最精準的健康診斷,專業的設備能夠以最不會造成大傷口的方式修剪掉病枝及枯死枝,確保病蟲害不會一再蔓延,有效的解決樹木害蟲問題,樹木才能順利恢復健康。
藝樹人聯絡方式
服務電話:0976-329-750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 LINE:藝樹人工作室 LINE
樹木蟲害疑難快問快答 Q&A
樹木蟲害的早期徵兆與應對措施是林業和園藝管理中至關重要的課題。透過及早發現問題與採取相應措施,能有效保護樹木的健康成長。以下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幫助您更好地識別和應對樹木病蟲害。
Q1. 樹木生長不良時是否一定是病蟲害所致?
不一定。樹木生長不良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如水分不足、根部過度潮濕、土壤貧瘠,或環境壓力等。不過,優先排查病蟲害仍是首要的步驟。
Q2. 如何判斷樹木是否受到病蟲害侵擾?
樹木受病蟲害侵擾的徵兆包括葉片變色、蜷曲、掉落、樹皮剝落、樹冠稀疏,或出現異常的蟲洞、羽化孔和樹液滲出等情況。注意到這些變化時,應儘速進行檢查並採取應對措施。
Q3. 確認問題後應採取哪些應對措施?
確認為樹木蟲害的問題後,應剪去受影響的枝葉、並集中清運或依地方環保單位規範銷毀,否則很容易又復病。使用適當的殺蟲劑或病害防治劑,並增強樹木的環境管理,如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和肥料供應,才能從根本加強樹木的抵抗力。
註:所有殺蟲器與農藥的使用,必須遵守植物保護機關公告的核准範圍與標示規範。
Q4. 預防樹木蟲害的方法?
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檢查樹木、保持良好的土壤健康、適時施肥以及選擇抗不同病蟲害的樹種錯開種植,這些可以降低病蟲害傳播的發生機率。
Q5. 如何選擇合適的農藥或防治產品?
選擇防治產品時,應優先考慮針對特定病蟲害的專用農用與防治產品,並確保遵循產品說明上的使用建議,以確保滅蟲效果,並保護周遭環境與人員的安全。所有農藥與器具的使用,也必須遵守農業部機關公告的核准範圍與標示規範。
參考資料:
- 台南市政府秘書處|正確的樟白介殼蟲防治與疏枝修剪,讓樹木更健康翠綠
- 自由時報|南市府老樟樹生病 攀樹師上樹治病先拜樹默禱
- 農業知識入口網|防治釉小蜂~拯救珍貴刺桐大作戰
- 泛科學|松樹上的不速之客:松材線蟲與天牛——解析松樹萎凋病的成因
- 農業部|施肥與病蟲害防治